一堆超好看的——理想国新书推荐
无论治世还是乱世,读书,都是不可多得的求精神安慰、得内心安稳的途径。
前两天跟理想国的朋友在网上聊天,我说,要是以后有大房子,就把家里的书按照出版社来归类堆放,依喜爱程度和占有数量,理想国肯定得独占好几个大书柜。
我大概在11年前与理想国结缘,自那时起,我就坚定认为理想国是最好的出版机构之一。他们的沙龙、讲座、颁奖活动,我多半会关注或参加。喜欢他们,就是觉得他们一直在做好书,而且他们坚信可以通过好的出版,促成一个社会的良性进化。
以下推荐的书,涵盖艺术、人文和生活美学。小说和M系列丛书,我觉得可以另外做一辑推荐——对于爱书之人,M系列简直是一剂毒药,因为买了一本你就会想买第二本,然后第三本、第四本……直到像集邮那样,不休不止地收集下去。
为了给大家多一个参考指标,我在开本、页码等必要信息之外,这次还增加了豆瓣评分——这也可以部分检测出,我们有多少读者同时也是豆瓣的用户。
另外照例说明一下:以下书籍标注的是原价,但在微店中都有折扣。虽然打折幅度不一,但相信跟各大电商平台相差无几,你们要是方便,就直接在这里下单吧——作为一个没有主营收入的艺术类公号,给自己交社保也就靠卖几本书了。
欲了解更多理想国的在售书籍,请扫描下面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理想国专辑
限时折扣
扫码购买
木心是惜字如命的人,据说米修也是;木心酷爱玩弄字词,据说,米修也是;米修以诗人之名问世, 中途转向绘画,而木心原初想当画家,其实毕生沉溺于作诗……以我对米修的粗浅读解,以我和木心的交谊,他俩都是极度狷狂、任性、一意孤行的人。
——陈丹青(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这本画册精选了20世纪法国首屈一指的诗人亨利·米修绘画24幅、木心绘画15幅,以及数篇诗文短句,对照呈现两位艺术家的风格样貌。在对照中,见分殊,有暗合,显歧异,相呼应,彼此为对方的作品增加一种理解的维度。
此外,本书也特别收录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北京大学教授董强,艺术家陈丹青等人的专题文章。
作为收藏级精品画册,本书中法双语对照。布面精装,独特方形外观(30.5m×310mm),艺术纸高精印刷,还原作品细腻质感,再现绘画精彩细节。
以上,我们的简介如此简单粗暴,实在有些对不起木心老先生。不过,如果你是木心的死忠粉,这本画册你又怎能错过?
两度被英国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观察》评为“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做过一件特别牛的事情:在过去30年里,他坚持与各种艺术家进行对话,累积超过2000小时的录音——这本书所选取的,便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当代艺术家代表:大卫·霍克尼、弗兰克·盖里、格哈德·里希特、路易丝·布尔乔亚、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
这19篇深度对话,勾勒当代艺术的丰富面貌,揭示当代艺术的“隐秘知识”:
面对奥布里斯特的“穷追猛问”,艺术家与建筑师无不畅所欲言:大卫·霍克尼为何说“摄影是门糟糕的艺术”?“行为艺术教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如何与搭档乌雷上演艺术版“民工讨薪”?吉尔伯特与乔治:我们给了媒体说脏话的自由;伟大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曾给说唱歌手Jay-Z 寄乔伊斯全集?第一次见到奥斯卡·尼迈耶时,诺曼·福斯特也会秒变“迷弟”……不执着于当代艺术的表象,更多关注创造它的人,才会发现艺术隐含的趣味。
据说这是《现代艺术150年》姊妹篇,当代艺术的“观看之道”。但最令我意外的是:它居然那么厚——厚达708页,拿在手上,就像一块质地细腻的思想砖头。
有看过《长物》《雅债》的读者吗?如果你看过,想必你会对这本书多一份信心。
作为前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前伦敦V&A博物馆策展人,柯律格以从物质文化角度研究中国文明史而见长。
这本书不是在讲中国绘画史,而是如题目所示,“谁在看中国画”?
具体来说,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这五类观看者,是如何形塑了“中国绘画”的?
它的特别之处,正如多伦多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裴珍妮所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适用于绘画史所有领域的研究方法。以此,任何领域的艺术史学家都或许可以恢复无法言说的艺术史。”
诚哉斯言;所以,它显然也值得被推荐的。
大卫·林奇的粉丝有吗?举个手。
这是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的首部自传。他从绘画开启艺术生涯,由画布走向银幕,身兼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音乐人、摄影师等多重身份,屹立影坛半世纪。要了解他的故事,舍本书其谁?
不过,这又是一本特别的传记:一百多位被访者的讲述,和大卫·林奇的自述构成了互为参照的“双音轨”,阅读起来感觉非常奇妙。
此外,本书还精选90余幅珍贵照片,生动呈现大卫·林奇从2岁至70岁的成长轨迹,再现经典电影诞生的幕后花絮。书籍由大卫·林奇亲自操刀设计,亲笔题写中文版书名。
回头我可能还要写一篇关于他的艺术的文章,但在这里只说一句:这是一本很酷又很好看的书。
今年“十三邀”的许倬云专题,估计让很多新读者对这位老先生多了一些了解,他讲述抗战那段,看得人泪崩。
在这本书中,客居美国六十余载,华人史学大家许倬云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历史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敏锐视角,将他在美国客居生涯中印象深刻也值得回味的人、事、地、物生龙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摆回它们所属的文化、制度与社会脉络之中,追溯这些经历背后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源流,讲述从“五月花”号到特朗普的美国发展,以及近年来的衰败、冲突与问题。
这是一本了解真实美国的通俗读物,可“促使我们反思关于美国、西方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想象”。
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评分并不算高。
魏泓(Susan Whitfield)是国际知名的敦煌学家,本书堪称其代表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书写了十二个人的故事:船长、商人、士兵、马夫、公主、名妓、朝圣者、作家、官员、比丘尼、寡妇和画师,通过他们的生命历程,生动地展示了公元8世纪到10世纪的丝绸之路。
每一个故事都很好看,但就我个人而言,居然是“士兵”那一章最令我动容。它令我想起《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和他的战友们坚守古堡的场景——当时觉得冗长多余,现在却反复回味它的沉重和悲壮。
相信我,买这本书,你不会后悔。(更何况,硬皮书封和柔软内页以及线装的装帧方式也会让你不忍释卷)
“在你没有注意到的生活缝隙里,是人与物在日常之中圆融相处的感动。”还蛮喜欢这句宣传语的。
作者祥见知生是日本艺廊主,以镰仓为据点,筹办各类主题器皿展,呈现食器之美。
本书第一部分从作者经营艺廊、收集器物的个人经验出发,介绍了24组器物职人的代表作,以平白晓畅的语言道出其中的闪光之处。第二部分以17个主题为线索,为初入器物收集领域的新人们提供了可贵的实用性建议和与器物的相处之道。整本书恬淡而真诚,笼罩着生活的温润与暖意。
如果你喜欢买日本的器皿,这本书也可以部分担当参考书的角色。
日本陶艺家黑田泰藏是日本当代最负盛名的工艺作者,他的白瓷作品已经超越器物领域与绘画、建筑等其他艺术形式并列,收藏于日本国内外的顶级美术馆中。但这样的他与白瓷的相遇却非常曲折,这本自传记录了他与自己毕生事业邂逅的契机。
黑田泰藏在艺术界的地位崇高,与建筑师安藤忠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以及摄影师杉本博司被尊称为四大“日本现代艺术发展大师”。
喜欢白瓷的读者可以考虑一下。我觉得白瓷、黑瓷都好看,倒是对青花、粉彩、珐琅彩和斗彩始终爱不起来。
从咖啡豆的品种、生产国,从种植、烘焙到冲煮,一本入门咖啡世界。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提供了300幅法式手绘图解,把知识视觉化,用设计解剖精品咖啡豆的特色,以及研磨、手冲步骤及拉花艺术,带你领略精品咖啡的魅力。
用2-3杯咖啡的钱,换一本咖啡入门圣经,我感觉还是值当的。